▼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牛豆网
每个父母或许都曾幻想:
如果孩子自觉专注、高效积极、善于计划、拥有自控力,该多好!
然而,现实常常令人沮丧:
孩子常常三心二意、拖沓磨蹭,计划半途而废,情绪说来就来......
无论我们如何苦口婆心、反复催促,甚至忍不住发火,效果总不尽如人意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
是我们不够用心?还是孩子天生“不懂事”“不自律”?
也许,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关键——
这也是让孩子真正成为“学霸”的底层认知:
关注孩子的前额叶发育。
前额叶皮质,位于额头后方,虽然只是一层薄薄的脑区,却掌管着一切高级认知功能。
它的发育好坏,直接决定着:
孩子能否专注学习,能否控制“想玩”的冲动,能否稳定住情绪,能否执行好计划的一切.......
保护好孩子的前额叶,才是帮助孩子成才最基础、最必要的投资。
前额叶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:
约2岁开始萌芽,青春期经历剧烈重塑,直到25岁左右才真正成熟。
这意味着,整个童年与青少年阶段,孩子的前额叶都处于重要且脆弱的“建设期”——
这也是父母和环境能够对其发育产生关键影响的窗口期。
它的发育水平,直接左右着孩子这几项核心能力:
1.注意力
前额叶负责过滤干扰,将宝贵的认知资源聚焦在目标上。
孩子课堂上神游、作业时分心,背后就是前额叶这位“舵手”的力量还不够。
2.自控力
强大的前额叶能抑制原始冲动,启动“延迟满足”的理性决策。
孩子面对游戏的诱惑、零食的吸引,是立刻满足,还是先完成任务,直接反映前额叶的发展水平。
3.计划与决策
如何安排作业顺序?如何复习备考?
前额叶就像一个信息枢纽,负责整合信息、权衡利弊、规划步骤和预测结果。
4.稳定情绪性
前额叶还负责调节杏仁核(情绪中心),避免情绪失控。
孩子一点小事就崩溃大哭/暴怒、陷入灾难化想象,往往是前额叶发育不完善,“理性灭火”能力不足。
5.认知水平
很多“学霸”能反思自己不足,总结学习方法,调整学习策略......
这些都依赖前额叶对思维过程的监控与管理。
可以说,发达的前额叶,是孩子成为“学霸”最核心的“硬件基础”。
那些让我们头疼的情绪化、注意力涣散、计划能力弱,执行力不足......
往往不是态度问题,而是前额叶这座“指挥中心”尚未发育成熟。
了解了前额叶的功能与发展特点,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孩子当前的发育水平。
才能把力气使在真正能帮助孩子进步的地方。
除了个体发育差异,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因素,也在悄悄损害孩子的前额叶健康:
1、“短视频脑”:难以专注和深度思考牛豆网
最近,国外有一个新词“TikTok Brain”。
形容的是,一种大脑因沉迷短视频而出现的退化状态:
灰质体积减少,前额叶变薄、活跃度下降。
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长期高频接触短视频,会让孩子习惯被动接收、快速切换,难以专注和深度思考。
孩子一旦沉迷于此,再回到书本、课堂等需要持续投入的学习场景,就会显得格外困难。
2、多巴胺陷阱:让孩子失去努力动力
高糖食物、快节奏游戏、即时满足类娱乐......
这些强烈且轻易的刺激,会使大脑持续过量释放多巴胺。
长期处于这种“快感轰炸”中,孩子会对需要付出努力,才能获得的成就感(如解一道难题、读一本好书)变得不敏感。
前额叶原本负责的“抑制冲动、追求长远目标”功能也会被削弱。
3、信息轰炸和睡眠剥夺:悄悄拖垮大脑机能
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,会带来信息轰炸和蓝光伤害,影响孩子作息规律和睡眠质量。
大脑长期缺觉和超负荷运转,会直接损害前额叶功能,导致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涣散、情绪不稳定等。
孩子即便“想学好”,也“做不到”。
5、慢性压力:潜伏的神经性毒素
过高的学业压力、父母的催促吼叫、紧张的家庭氛围......
会让孩子长期处于压力状态,皮质醇水平持续偏高。
高浓度的皮质醇具有神经毒性,会损害前额叶神经元的连接,甚至导致细胞死亡,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与执行功能。
我们该做的,不是责怪孩子“不争气”,也不是一味逼他们“努力”;
而是得先为他们扫清,这些认知环境中的“障碍”。
尽管环境挑战重重,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。
重要的是认识到:前额叶拥有强大的可塑性。
我们可以通过科学、持续的“锻炼”与“养护”,促进孩子前额叶的健康发育。
1、构建“低刺激”环境
警惕“垃圾快乐”——
适当控制高糖饮食,减少冲动购物等;
减少屏幕使用时间,尤其避免无目的刷短视频和快节奏游戏;
(可与孩子商定明确规则,如“作业完成后可玩30分钟”“短视频仅用于主动搜索信息”等。)
学习空间也尽量简洁,避免电视、平板等诱惑源,少使用多功能文具和繁复布置等。
2、坚持运动和户外
每天30-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跑步、跳绳、球类、骑行等),能显著提升大脑中的BDNF水平;
——这是神经元生长的“超级肥料”,尤其有益前额叶。
周末,可安排家庭徒步或公园散步;
接触自然,能有效降低压力激素,恢复注意力。
3、保障充足睡眠
小学生每天需睡足9-11小时,中学生需睡足8-10小时。
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,如,保持黑暗、安静、凉爽;
建立稳定的睡眠仪式,如,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,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屏幕,改成阅读、听音乐或亲子聊天等;
都有助于帮孩子建立好的睡眠习惯。
4、学习新的技能
学一门新语言、练一种乐器、尝试编程、绘画、下棋......
“新”和“适度挑战”是关键。
这些有难度的尝试,可以定期升级大脑的“操作系统”:
促使前额叶建立新的神经连接,增强信息整合与多任务协调能力;
让孩子告别“easy fun”,体验更有难度,更高级的“快乐”。
5、解决真实问题
小到安排周末时间、策划家庭活动,大到解决同伴冲突、完成学习项目......
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、去尝试:
餐桌上,多和孩子聊天、讨论,引导他们思考、表达、辩论、倾听。
任务完成后,带孩子回顾总结:
哪些做得好?遇到了什么困难?下次如何改进?
在真实环境中去锻炼思辨、解决问题;
这正是前额叶进行自我优化的核心过程。
6.专注力训练
每天用5-15分钟,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:
刷牙时,认真感受牙膏充满口腔的味道;
吃饭时,放下手机,认真咀嚼品尝;
走路时,认真感受脚步和呼吸;
通过“正念”练习,能有效提升专注力;
避免“过度碎片化”,对孩子精力的消耗。
7、在玩耍中升级大脑
乐高、模型、实验、烘焙、种植、绘画、乐器......
这些需要手眼协调、分步执行的活动,都能直接激活前额叶的计划、执行和调整功能;
一些经典的桌游(如卡坦岛、大富翁)或者棋类游戏(围棋、国际象棋),也能锻炼孩子预判、规划和抑制冲动的能力。
电子游戏,尽量选择策略、空间规划类(如,文明、我的世界),并控制好时间。
孩子爱“玩”,那就玩得高级一点;
这也是强化认知最好的方式之一。
教育不是一场需要蛮力的较量,而是一场认知科学的博弈。
当我们理解了前额叶的发展规律,就不会再轻易把孩子的问题,归咎于“懒”或“笨”;
而是看得见背后的生理基础和发育逻辑。
保护好孩子的前额叶,是在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专注、自律、高效与情绪稳定的高速公路;
这远比刷题、补课更重要,也更根本。
愿我们都能用理解代替催促,用科学的方法代替盲目的焦虑。
从今天起,做孩子前额叶的守护者——
帮他打造一副理性、专注、坚韧、充满可能性的“学霸脑”!
作者 | 猪妈妈,自由撰稿人,学习型妈妈,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,另有网名,宝藏猪妈妈。
主播 | 安东尼,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2秒加星标,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↓↓
泸深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